主页 > 资讯>正文

战冬梅 | 入境旅游时代景区如何更好的作为(含景区发展报告)

分类:资讯 0 2020-01-09 收藏 旅业传媒

 【国家旅业讯】在2020年跨年之际,中国旅游研究院戴院长携手国内20位从事入境旅游20年的业界精英,对入境旅游面临形势及发展趋势,探讨和分析了一系列问题,引起了业界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2020年入境旅游将迎来发展高峰,国家将会在政策层面持续发力,只有将国内景区发展好,入境旅游才能实现快速发展。那么,入境旅游时代景区如何更好作为?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战冬梅在“2019年中国未来景区发展论坛”上发布的《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2019》,着眼景区高质量发展,从发展趋势、宏观政策、理论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国家旅业小编将全文(含景区发展报告)转载如下: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又一次代表中国旅游研究院课题组跟大家交流我们的研究成果。我主要跟大家交流我们主要的观点和核心数据。我们研究报告主要的指导意见都是在戴院长带领下,有一个核心的认识。首先历史已经将继续证明旅游景区是国家旅游的地理标志,也是创新发展的底层器件,这刚才戴院长说过,也是我们将近十年课题组得出的结论。关于景区的发展,总结来说,首先是我们的价值取向和政策选择就是让老百姓有得游,游得起,游得舒心。这里面反映出来我们国民大众对旅游景区发展企盼就是六个字:创新、创意和创造。就是归根到底,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人民满意,这是戴学锋老师说过的我们核心价值趋向。



  报告分为七个部分。发展现状,趋势,投资、景气指数,景区游客消费、评价,宏观政策法律法规。

主要是观光游再次抬头,文化类景区持续升温。夜间游声势夺人。首先是我们数据调研得出的观光游基础市场地位三年来首次上扬。后面的消费者具体数据我之后跟大家交流。 


  宏观政策再次发力由景区门票降价,任重道远,这是发改委从2018-2019年对门票降价仍然是紧盯不放的。红色旅游彰显时代魅力,令很多人吃惊的就是年轻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因为我们以往的认识其实是这些年轻的孩子对红色文化并不太关注。但是经过这几年,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对我们红色文化的引领,还有我们从业人员的关注。现在结果能够看出来,80后,90后,甚至00后逐渐成为红色旅游中坚力量。


  文化类景区,持续升温,文化活动参与热情高,2018-2019年重要节假日我们旅游部数据中心表明,超过90%的游客参与了文化活动。重大节假日期间,夜间旅游潜力巨大,已经成为旅游目的地消费视市场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研究院做的夜间游报告里面有很详细的报告和数据调查。

  未来趋势,我们结论是面向游客,面向日常生活继续构建主客共享的空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观光旅游仍然是我们的基础市场,度假游呈现出与观光游融合发展的趋势,这里想跟大家交流的是:好象有一些观点简单认为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过渡,这不是简单的过渡,我们的中国旅游市场有我们的特色。纯粹的休闲并不是特别普遍,应该是观光游和度假游融合发展。未来景区的蓝海面向游客,面向日常,面向生活,实现主客共享,我们经常说旅游是诗和远方的结合,如果能做到把我们身边人的日常生活过成诗一样,在他们日常生活里注入旅游的场景,这也许是我们景区解决旅游淡旺季着眼点,就我们进城游客,尤其是30公里之内的,这应该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


  未来旅游景区产品开发方向:小即是美是一个方面,我们过去讲大投资,大放牧,动不动就是世界级,全球唯一,国内唯一。现在应该说是这个趋势有明显的变化了,以前有政府背书,房地产利润的兜底也许还可以。但是现在很明显,应该是注重与日常生活场景相结合的产品。


  景区投资方面,去年以来我们研究是凸显文化特性,大家看中从优质资源到优质项目,优质IP的着眼点。投资的现状是基金文旅方面,文旅融合特别明显,投资尤为看中有成熟IP的景区企业。传统商业景区相对暗淡,正在努力寻求新空间,这是我们整个经济转型或者旅游经济转型的趋势,上市公司是总体向好,局部堪忧,这是我们几年来基本上都是没有太大的变化的结论。


  景气指数,仍然是小幅波动,整体平稳,向前发展。具体来说行业绩效,企业家开年之初对景区行业信心高涨,随后经历了低谷然后保持一定平稳,同比来说,跟2017年企业的绩效,企业家三季度对自己信心值达到巅峰,到年末稍显悲观。这是我们整个旅游经济的指向。规模性指标,年末预定人数下降较大,固定资产投资较2017年平稳增加。绩效里面相较于门票价格,营业收入,成本和利润向上变动的趋势比较明显,就业指标,员工工资,前三季度明显提升,四季度回落。我想这符合我们旅游景区在淡旺季的体现。一般都是在三季度达到巅峰值。


  消费需求与服务质量评价方面,游客追求更高品质的体验。2018年,国内和入境游客对景区满意度指数,大家可以看出来,入境游客相较于2017年,入境游客满意度评价有比较大的下降的。但是国内游客对景区景点满意度高于其他的涉旅行业的,也同比去年满意度上升的。这是2017年和2018年变化比较大的指标。


  同行偏好方面,应该说公司区分明显。同游景区吸引更多的家庭,工作伙伴则相反。大家看一下2017年和2018年比较,团队游里面孤独客增多,团队里面独自出游比例大幅上升。这个我刚开始讲的游览观光作为主要出游目的大幅上扬,这是自2016年以来首次上扬的。2016年、2017年都是观光休闲为主要目的出游增多,但是我们去年数据显示,观光游大幅上游,说明我们观光游市场地位进一步夯实。景区游客对景点数量的选择一般是3-5个,这是我们近十年来是这样的,占比接近50%。

  景区相关的政策及法律法规。去年一年,包括今年上半年,各部委密切出台的建议,我们总结其实就是对景区的高质量发展是越来越重视了。这是大势所趋。


  国有景区门票降价是势在必行,去年一年,我们的调研发现,有一些景区对门票降价还是有疑问的,还是心存侥幸,认为是一时政策取向。实际上这是一个势在必行的价值取向,从发改委密集的出台政策能看出来。这是延伸我们景区产业链,发展更多元化产品的手段。那么景区发展建议呢?重视理论指导实践,刚才戴院长也讲,没有实践支撑的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性比较多的。我们景区应当说是实践走在理论的前面,其实我们也不缺理论。缺的还是理论和实践之间这种相得益彰的,齐头并进的现象。大家都是各自为战。


  我们在座都是旅游从业人员,领导也好,嘉宾也好,实际上这些“乱象”说是乱象,就是现象。应当说从我们旅游业迈入高速发展的通道以来,大家年年都是有这些问题的。为什么一直存在?我觉得这些现象不光是景区和旅游业有问题,我们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步子迈得快,是我们整个社会发展,这个问题在旅游里面集中体现出来罢了。这不是我们单纯的景区问题。

在旅游里面最明显的就是我们擅长迅速扎堆,火速散场,很火网红。我觉得这个火和红就是我们心态。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我们的文化,缺了文化自信的文化。刚才我们说旅游从业者或者景区,我们的景区从业人员。我们不缺勇于创新的头脑,也不是敢为天下先的理念,更不是吃苦耐劳的心智,可能缺乏一些理论的学习和沉淀。缺乏文旅发展的耐心和沉静,我们讲文化和旅游融合绝对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十年、二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做到真正的融合。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来都是解放和发展人的思想开始的。实践走在前面的,能为我们理论提供一定的基础,但是说实话要有本质上的变化,还是要有人的思想做引导的。


  几年来,这几句话都常见,文旅融合是大义,我们经常讲“文旅融合”,谁都知道。这个大义需要我们时间和耐心慢慢沉淀和体会的。我们是景区大国,还不是景区强国。很重要一点我们景区发展没有体现我们应有的文化自信。


  “两山”理论是旗帜,我想两山理论并不只是仅仅一个景区或者是旅游业的指导。更应该是我们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一点,景区,尤其是传统景区才能改变我们守常心态,两山理论提出来,有的地方政府觉得我守好绿水青山就行了,不用转化。还有的不是可以转化,是不会转化。深刻理解“两山”理论的思想。


  全域旅游是我们景区新旧动能的转化,也是我们城乡差异和解决地区差异的重要的发展路子,全域旅游并不是一个牌子。


























标签:
快把新闻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相关文章

还可以输入200

声明:旅业传媒的原创内容欢迎转载,但在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旅业传媒“公园五号”,否则我们将追诉相关责任。本站未特别标注的新闻均系转载官方媒体或其他网站,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请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关注“旅业网”,或搜索微信公众号“旅业网”,了解旅游行业动态及价值资讯。旅业传媒,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的媒体集群。
欢迎业界朋友注册成为会员、投稿,与业界分享您对行业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