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业大变局丨游客正在重新定义景区
国家旅业近期观察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许多人在出游前会在社交平台上发帖求助,乖巧地表示自己“听劝”,求网友们推荐一些冷门旅游目的地,主打的就是一个人少。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个以往的冷门城市,在今年逐渐变得热门起来。
冷门渐热
游客在重新定义什么叫值得去
稍早一些的甘南、泉州自不必说。单说刚过去不久的十一黄金周,像柳州、延吉等传统的小众旅游城市,居然一下子火到了云霄——如果不是因为原本人少秩序井然,谁会有兴趣了解除了螺蛳粉之外,柳州还有云片糕、凉拌牛杂等美食,以及柳江河、弯塘路紫荆花,还有它那美得动人的晨雾和夜景?
人们蜂拥而至的延吉,首先图的也是人少和秩序井然,然后才会念念不忘那里的拌饭冷面参鸡汤,以及长白山图们江,还有那有意思的水上市场。
游客们在抛弃一些目的地的同时,也在成就一些目的地。
是的,他们正在重新定义什么叫值得去——他们正在重新定义景区。
他们会告诉你:旅游本该是件轻松愉快的事,而不是在难得的假期去往一个人潮汹涌的地方,进门排队、坐车排队、吃饭排队、上厕所排队……你累不累?所以,别去凑热闹,人少的地方才是好去处。
厌倦套路
主动权由游客掌握
“我们可以让景区生锈”
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人过景区而不入。
他们随心自驾,小心比价。2019年,他们预订酒店前平均搜索比价8次;现在,则是15次。
还有些人,出于对于之前旅游旺季时,民宿随意取消预订、坐地起价的行为的反感,干脆不住店而睡在车上。
至于景区,他们早已厌倦了买票进入大门还得花一笔摆渡车钱才能到达景点,不然就得步行几公里的套路,也不愿再陪景区玩“票中票”的游戏。于是,他们干脆只欣赏沿途的风景,与镰刀渐行渐远,以避免任人宰割。
当然,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景区也有狠招。
比如在景区附近道路上修围墙挡板“严禁偷窥祖国大好河山”的;甚而至于,有的公路穿过景区,自驾者路过则要先买票,在规定时间内驶离方可退钱。如此釜底抽薪,就是让你休想占丝毫免费欣赏沿途风景的便宜。
但是,主动权始终在游客那边。他们可以选择不去这样的景区,甚至不去相关景区所在的城市。
不信你看,有人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如此表达了自己的愤怒:景点不能让我们生锈,我们可以让景点生锈。
这绝非危言耸听,深圳当年著名的世界之窗,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世界之窗于1994年正式开业,以模拟世界各国的著名建筑和文化景观为特色,比如金字塔、埃菲尔铁塔等等,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情和文化,享受一天之内环游世界的乐趣。
在那个年代,这个主题公园绝对全身都是宝,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不是卖点。所以刚一面世,就迅速成为轰动全国的著名景区,即使门票高达220元(1994年,普通职工平均月薪不到400元),也阻挡不住大家的热情,园区内每天人满为患,比现在的上海迪士尼还要热闹。
但是,即使辉煌如世界之窗,随着设施老旧以及过度商业化等问题的日益凸显,也终于等来了命运的拐点。四散而去的游客们潮水般涌向了各个新晋景区,对于曾经心向往之的世界之窗,他们没有丝毫的留恋。
一鲸落万物生
决定列车目的地的
永远是买票的乘客
许多年过去了,类似于深圳世界之窗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身边一再上演。
你当然可以指责游客的无情乃至绝情。但是,身为旅游市场上的甲方,游客们天生就具有如此的权利,而且,如果愿意,他们甚至可以重新定义景区。事实上,他们正在这么做。
所以,像那种修个大门,建个售票亭,把美丽的风景圈起来,让游客从一个观景台奔向另一个观景台拍照打卡的景区,可以认真统计下今年以来每个节庆假期的接待人数及人均消费数据了。看看趋势,想想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一定有人会走不下去,会被淘汰。
好消息是,这个世界遵循的规律是“一鲸落万物生”。当一个大而无当的景区被游客漠然抛弃时,自会有若干个小而美的、更具体验感的景区应运而生。而当若干个大而无当的景区被游客漠然抛弃时,自会有更多小而美的、更具体验感的景区应运而生。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决定这列火车开向哪个目的地的,并非司机或者列车员,而是买票上车的一个个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