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资讯 > 旅游组织>正文

戴斌:当前旅游统计形势和数据分析任务

分类:旅游组织 0 2018-06-15 收藏 戴斌
6月11日上午,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承办的2018年旅游数据与旅游统计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开班。开班仪式后,戴斌院长为全体学员就当前旅游统计形势和数据分析任务作了专题授课。全文如下:



同志们:


值此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深入实施、优质旅游加速推进的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提升旅游领域的数据分析和统计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委托数据中心、中国旅游研究院举办2018年旅游数据与旅游统计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参加培训班的学员在首次参加人员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了原国家旅游局万名英才计划中旅游统计与数据分析专项入选人。为办好这次研修班,数据中心和研究院从课程设计、师资配备、教学组织和场地安排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开班式上,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杜江同志做了专题讲话,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全国旅游统计和数据分析工作做了系统部署。人事司班子成员缪沐阳同志对如何做好本次培训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本次培训和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努力把领导讲话和会议精神贯彻好,落实好。下面,结合国家和地方数据中心的建设进展、当前形势和今后的工作重点,我谈一些机构的研究结论和个人思考,供同志们参考。

一、旅游统计新体系,数据建设新成就


过去三年,在原国家旅游局、文化和旅游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旅游统计队伍和数据中心建设工作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也积累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建立了新时期旅游统计和数据分析的技术支撑体系。基于科学统计的旅游数据是研判旅游业发展规模、发展质量和所处周期的“晴雨表”,也是“监测器”。长期以来,由于旅游消费是一组跨部门的经济活动,统计基础理论薄弱,统计难度大。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结合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统计建议和世界旅游组织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统计调查制度》。这也是我国旅游统计的法定文件,谁生产旅游数据、按什么口径生产数据、生产哪些数据、谁审批、谁发布、何时发布等,都需要依法依规行事。但是受制于旅游统计专业人才缺乏,各地旅游业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制度落实上参差不齐,造成了国家、省、市、县统计口径不同、统计方法不一,造成了大家常说的旅游统计数据“横向不可比、纵向不可加”的局面。为此,数据中心在原有《旅游统计调查制度》基础上,结合世界旅游组织和旅游业发达国家的经验,针对当前旅游业发展最新进展,修订了《旅游统计调查制度》,编制和发布了《旅游统计指标体系》和《旅游经济核算手册》、《旅游统计工作手册》(简称“一体系、两手册”)。


“一体系、两手册”是我们旅游统计和数据分析工作的技术支撑。新修订的《旅游统计调查制度》加入了旅游业综合贡献指标,结束了我国旅游统计没有经济总量指标的历史。在《旅游统计指标体系》中,我们对旅游统计指标进行了扩充,加入了旅游测算指标、产业最终需求和产业景气指标,扩展了反映旅游市场规模和结构的指标。《旅游统计工作手册》分别对旅游统计工作的制度性安排进行了系统梳理,什么时间要生产或发布什么数据,什么人要做什么事,都有个甘特图和日程表,一清二楚。《旅游经济核算手册》是旅游综合贡献核算的方法手册,具体内容数据中心晓云、仪亮和琼峰同志,会在授课过程中做详细讲解。

探索了新时期旅游统计组织的改革、创新与发展。为落实“加快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旅游统计和旅游数据中心工作体系”的工作要求,配合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数据中心先后赴浙江、广东、福建、宁夏、广西、海南、内蒙、吉林、四川,以及杭州、长兴、广州、厦门、成都等省市县,调研、推动、指导地方旅游统计改革和数据中心建设。目前全国已有9个省建立了旅游数据中心。为建立统计指标多样性、数据来源多元化、统计与非统数据相互补充的交叉验证机制,数据中心还构建了分中心、专项基地、专题实验室和观测站技术合作网络,优化了数据交换机制。目前已经设立了13家技术合作单位,包括福州分中心、长春分中心,中卫云基地、呼伦贝尔边境旅游专项基地,与携程旅行网、中国电信、银联商务、马蜂窝、景域集团、远海国际集团建立的不同类型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以及阿尔山扶贫观测站、巴马扶贫观测站以及千岛湖民俗及乡村旅游观测站。稳步优化与公安部、发改委、统计局、外管局等部委数据交换机制,与UNWTO、WTTC、PATA、OECD、韩国文化观光研究院等国际组织和机构建立的国际数据交换体系。到此,我们已经初步构建了以国家、省、市、县四级数据中心为经,以公安、交通、商务、电信、金融涉旅统计部门为纬,以旅行社、OTA、旅游集团联合实验室为补充,以自主调查平台数据为支撑的旅游统计和数据分析体系,开拓了分中心、实验室、研究基地为代表的央地和政企旅游统计合作模式。

稳定了旅游统计人才队伍,提升了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国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旅游数据和旅游统计工作,2017年6月成功举办了首期旅游数据与旅游统计高级人才研修班,围绕旅游统计指标、旅游卫星账户及综合贡献测算、旅游统计调查、旅游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开展了专题培训。在万名旅游英才计划中,专门设立“旅游数据与旅游统计人才培养项目”,遴选了首批旅游统计和数据分析专项英才56名。数据中心专门组建了十余名研究人员组成的旅游统计和数据分析专业人才队伍,专业从事旅游统计和数据分析工作。中国旅游研究院东盟旅游研究基地和桂林旅游学院还在着手筹建旅游统计专业教育。通过全方位旅游统计人才协同培养,全国旅游统计和数据建设专业人才队伍能力得以稳步提升。

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工作机制,发布了一批资政建言、开启民智和引导舆论的旅游大数据成果。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我们依托中国旅游经济监测与预警项目,按季度开展面向旅游集团、旅行服务商、旅游住宿机构、景区景点、在线旅游等涉旅市场主体的景气调查,建立了一套包括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TEP-CTA)、旅游投资和旅游就业景气指数在内的旅游产业运行分析指标体系。基于上述指标,我们就可以从整体上和分市场、分业态对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跟踪监测,为旅游投资和宏观研判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定期开展旅游企业家信心调查、旅游服务质量感知调查、居民出游意愿调查,跟踪了解旅游发展的重点领域,掌握旅游发展新动态。通过季度旅游经济分析报告、年度旅游统计公报、专项数据发布,为旅游业改革发展和投资决策提供专业指导。


依托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国家旅游经济实验室基建项目,数据中心还建设了新媒体数据监测与采集平台、国家旅游文献情报中心、旅游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网络等基础项目,为快速响应旅游经济运行分析和常规研究提供系统丰富的数据支撑。依托国家旅游经济实验室建设,我们还取得了十四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我们还创刊发行了《中国旅游大数据》(内刊,今年改为双月刊),通过热点问题、数据报告、地方实践、产业实践、理论研究、统计知识等栏目有效地反映新时代、新形势下旅游统计和数据领域的创新性研究和实践成果,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关注、部领导的肯定和行业的认同。依托大数据并结合传统统计,我们还在陆续研发补充旅游价格指数、WTA发展指数、全域旅游发展指数、目的地自然舒适度指数等一系列新型指数,帮助市场主体从不同侧面洞察旅游发展状况。


近年来,各级旅游部门在旅游统计体系改革、旅游业增加值核算、旅游大数据建设与应用、统计理论研究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以旅游统计改革带动政府科学决策、以数据服务市场主体的工作理念正在形成。当前,旅游统计和数据建设所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结果,是国家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大力推动的结果,是旅游主管部门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和支持政策的结果,是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旅游统计战线同志们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结果。

二、旅游统计新形势,数据建设新需求

数据是国之公器,旅游业发展的底层器件和基础支撑。无论是政府决策还是产业投资,都对旅游数据的生产与发展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国家对旅游业战略摆位的不断提高,旅游数据的发布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特别是节假日前后,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的五一小长假过后,局部地区甚至出现罔顾科学法则的旅游“数据竞赛”,西部两县“五一”假日旅游接待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两个指标发布后,迫于舆论压力缩减为原值的十分之一,造成很不好的社会影响,中央领导、文化和旅游部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领导先后做出了专门批示。对我们这些具体从事数据工作的人而言,看到数据增长固然会欣喜,看到数据结构失衡固然会感到忧虑,但我们最关心的是数据本身是不是科学,是不是经得起检验?旅游统计工作者和数据发布机构必须要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一方面相信科学、依靠技术,另一方面还是要依靠组织和制度建设。数据必须以科学的统计组织、科学的统计体系在权威的平台上发布,才能够引导行业平稳有序地发展,才能够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治理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撑。

数据生产规模还需要扩大,数据结构还需要优化,数据响应还要更加及时。目前,大数据融入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旅游统计调查体系、旅游市场组织和旅游产品研发的趋势明显加快,但旅游大数据挖掘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和行业门槛,一些地方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缺乏对数据的理解和建模知识,难以提出符合科学规范的数据需求,包括运营商在内的一些大数据公司缺乏对旅游的理解,难以提供符合旅游学科范式的数据供给,旅游数据生产的规模和结构的优化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数据中心自2018年春节长假开始,结合运营商信令数据通过研制的标准化算法对全国31个省域和全部市域游客出游和接待数据,进行季度和长假测算,发现仅有5各省市区上报数据与建模计算的同期数据偏差范围在10%以内,而8个省市区数据偏差超过200%。依托大数据更加精确和灵活的计量能力,长期困扰地方旅游统计“横向不可比、纵向不可加”等问题可望有效解决,数据支撑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等方面的能力也将有效提升。

重政府决策、轻市场应用的问题有待缓解。目前,国家旅游统计数据成果主要应用在旅游统计公报、旅游统计年鉴等少数公开出版物中,官方旅游数据面向社会公众层面的应用仍较少,大量的数据还是限于内部使用,甚至沉淀在统计部门的文件柜里。旅游数据脱离了应用,将是一堆毫无价值的、碎片化的原始数据。如何将这些数据、分析报告和研究成果有效应用到旅游产业实践,包括但不限于投资决策、市场决策和消费决策,进而有效指导政府和社会理性投资,引导游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消费流量,进而改善旅游消费质量,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此外,旅游大数据更是促进旅游发展由传统资源驱动向文化、科技等创新要素驱动转变的能量来源,但因缺乏针对旅游专项市场的长期监测和统计,市场规模、淡旺季规律、游客出游半径等量化信息大多一无所知,对应的市场培育和产业扶持政策,特别是更加精准和微观的产业政策因缺乏依据难以制定出台。

平台、文献和历史数据的支撑力有待提升。当前,地方旅游数据中心建设正在全面铺开,并逐步成为地方旅游决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存在专注扩编制、上硬件、等上级部门下发方案以便按图索骥等旧思路,数据资源体量、数据有效性和数据处理的专业性等方面能力仍有待加强。旅游统计和数据建设最终都是为科学决策服务,受限于平台、理论、技术、文献和历史数据等方面储备的不足,某些地方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在没有确认数据需求、数据类型、采集渠道和清洗和分析规则的前提下,重复购置涉旅大数据,盲目堆砌软硬件平台,或者同时接入了多家通讯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数据,多数数据没有进行专业化清洗和加工处理,数据质量难以真实反映当地旅游发展实际。同时,地方数据中心专业人才的匮乏也严重制约着旅游数据投入产出效果,不懂数据、不重视数据和不会用数据的情况仍然存在,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并有效解决。

三、敢于担当新任务,善于利用大数据

值此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无论是政府、学界、企业还是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加有力的旅游统计数据支撑。旅游统计和数据建设工作只会加强、不会削弱,会有更多的任务、更新的工作交给我们。能不能有效完成上级机构和领导交办的任务,能不能有效满足业界和社会的期待,是对旅游统计条线的新考验。建立现代中国旅游数据体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值此机构改革逐步到位之际,旅游统计和数据建设工作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抓细抓实、成果上应用导向,加快推进国家和地方各级旅游数据中心建设工作。

进一步完善数据中心四级体系建设,研究利用好现有的合作网络和工作平台。旅游数据中心是推进旅游统计改革和全域旅游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一项政府主导、面向中长期战略的基础创新工程。要进一步加强数据中心本部建设,通过“一体系、两手册”等专业辅导、针对性研发和人才交流等方式,建立相对统一和共同认可的旅游统计和数据建设话语体系,在重大节假日和重要数据发布节点上,加强数据等技术性会商和专业指导。稳步推进地方数据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地方数据中心数据挖掘能力和分析水平,快速响应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化的数据需求。同时,要进一步用好现有数据中心合作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分中心、专项基地、专题实验室和专业观测点相互支撑的数据交换和共享网络,建成数据知识的共同体、人才培养的平台和新技术新方法的试验场。我们还要强化文献中心等基础数据平台建设,继续通过捐赠等方式收集任何能够记载旅游发展历史信息的文献资料,在具备传统图书馆功能的基础上,加上博物馆和档案馆的一些功能,完善大型工具书库、经典样书书库、灰色文献库、黑色文献库、口述历史库等基础数据库建设。 

进一步增强科技含量,发挥大数据的作用。旅游大数据并不必然意味着全体样本,只有将既有旅游统计与大数据有机结合,才有可能让旅游主管部门和市场主体进行战略决策时把整个旅游业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新时期旅游数据和统计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在大旅游视野和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完善现有旅游统计体系,要适应当前文旅融合、大众旅游、全域旅游等新时代旅游工作新特点,提供更加丰富、颗粒度更细、时效性更强的数据。要利用大数据不断完善传统旅游统计组织方式调查研究方法,不断提高及时性和精准度,要让人们能对旅游大数据看得见、用得着。要加快制定和出台旅游大数据应用安全及技术规范,在挖掘游客位置、支付、搜索、订单等大数据时充分保障游客隐私等权益,同时引导地方遵循相同的标准、相同的方法实施旅游大数据接入和挖掘,避免出现新一轮旅游数据“横向不可加、纵向不可比”。

进一步加强问题意识和应用导向。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旅游数据和统计体系建设必须立足于市场需求和商业应用,主动服务市场主体,量力而行,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我们既要掌握大数据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收集市场、产业和政府管理方面以及国际比较方面的相关数据,更要有学术的洞见力,要学会并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旅游与旅行大数据中预见产业的未来。我们不仅要发布衡量总体规模的数据,还要挖掘面向细分领域的结构性数据;不仅要生产描述现状的静态数据,还要分析历史特征和变化趋势的动态数据。无论是宏观研判、中长期景气分析,还是市场和业态分析,都要善于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成为旅游统计和数据分析行家里手。

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相比于传统的旅游统计,旅游数据包含更加丰富的理论内涵,尤其是旅游大数据建设更需要理论研究支撑。在很大程度上,没有理论,事实就是沉默的。数据理论建设不能仅仅依靠个体的学术贡献,而是要凝聚集体智慧,形成“数据建设,理论先行”的广泛共识。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旅行大数据的调查分析体系,夯实旅游统计基础,扩展旅游业分析视野和发展空间。同时,随着旅游经济综合贡献测算、旅游就业贡献测算、旅游扶贫和旅游投资统计等新概念、新方式和新做法相继提出,旅游统计工作者不仅要精于旅游专业,还要擅长统计业务,要加快提升旅游统计工作者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大数据的能力,进一步优先培训旅游统计与数据建设基层骨干人才,支持专业人员开展务实而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加强访学交流,构建共享知识网络,支持院校设立旅游统计和数据分析专业方向,开展在职人员的专题培训。

探索旅游大数据统计“下算一级”试点工作。据悉,国家统计局将在2019年开始实现省域GDP“下算一级”。考虑到各地旅游统计和数据计算的标准、范围、方法差异较大,而国家旅游统计职能部门已具备相应技术和数据基础,且已完成定期测试。要加快探索由国家层面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数据结构和统筹数据需求,地方政府分级采购和共享数据的机制。在理论研究成熟基础上,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的要求,尽快启动主要旅游统计指标下算一级的制度,形成国家层面对各省的数据负责,省对地方的数据负责,层层监督,逐步消除旅游数据“竞赛”乱象,提高政府数据公信力和旅游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


旅游统计和数据分析工作同时兼具改革、发展和创新的属性,也是各级领导、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所在。现在有的机构、领导和专家,凭着个人感觉、局部数据和片面经验下结论、做判断,甚至为了追求传播效果、拉流量、刷存在感,语不惊人死不休。希望同志们对此有所警惕,对数据要有敬畏之心,要以专业性与各方面耐心对话,正本清源。涉及旅游统计和数据分析,一定要区分社会舆论、学术研究和行政工作。对网络舆情和社会舆论当然不能视而不见,但是也不能被舆情舆论牵着鼻子走。只要是依法统计,只要是科学统计,只要是客观真实,我们就要有专业自信、事业自信和行政自信。以个人数十年教学、研究和行政经验看,我们从来不缺理想主义者,不缺轻佻的批评者,也不缺埋头苦干者,这个时代最缺的是认识到现实的不完美,甚至一部分人的不理解,却依然为了心中的学术理想和家国情怀而砥砺前行者。

当前旅游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座各位都肩负着建设中国旅游多级数据中心的重任。希望大家在本次培训会议中有所收获,为我国旅游数据和统计体系建设方面做出更多有价值的贡献。
标签:戴斌数据旅游统计形势分析任务
快把新闻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相关文章

还可以输入200

声明:旅业传媒的原创内容欢迎转载,但在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旅业传媒“公园五号”,否则我们将追诉相关责任。本站未特别标注的新闻均系转载官方媒体或其他网站,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请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关注“旅业网”,或搜索微信公众号“旅业网”,了解旅游行业动态及价值资讯。旅业传媒,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的媒体集群。
欢迎业界朋友注册成为会员、投稿,与业界分享您对行业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