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挑战与行业变化:危机应对与企业责任
演讲人:华侨城集团董事、总经理 姚军
导言:新冠疫情的冲击和挑战下,许多旅游企业生产能力遭到了严重破坏,疫情加速了市场的出清,也催生了一系列的新需求和新供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身处一线的旅游企业在“危机应对与企业责任”方面进行了哪些思考,又付诸了哪些行动?让我们从华侨城集团董事、总经理,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会长、中国游艺机游乐园协会会长姚军的演讲中寻找答案。
大家好!我来自中国华侨城集团。很高兴受邀参加2020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在美丽的杭州与大家相聚在一起,共同讨论新冠疫情的挑战与行业变化。
众所周知,新冠疫情已演变为全球旅游业的“黑天鹅”。作为以人的移动性和聚集性为特征的旅游业,在此次疫情中供需两侧双双受到巨大制约,跨境旅游大规模中断,境内旅游仍处在稳定的恢复期,许多旅游企业生产能力遭到了严重破坏,不少大型跨国旅游企业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触发了很多企业的大规模裁员,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我们也看到疫情加速了市场的出清,也催生了一系列的新需求和新供给。从需求端看,康养旅游、近郊旅游、亲子旅游、自驾旅游等消费需求加速扩张,从供给端看,旅游企业加速拥抱线上化和智慧化,并将技术与产品深度融合,推动行业向“互联网+旅游”深度转型。新需求和新供给相互影响,相互刺激,共同推动着旅游业迈向发展新阶段。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该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和行业的变化,如何把握时代趋势,实现文化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呢?今天我想从旅游企业集团的角度谈谈我们在“危机应对与企业责任”方面的行动和思考。
首先,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华侨城集团。华侨城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业务,形成了文化、旅游、新型城镇化、电子科技及相关业务投资五大主业支撑,是中国唯一一家同时获评全国文化企业30强和中国旅游集团20强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目前,华侨城集团在全国60多座城市都布局了文旅项目,年游客量接待突破了1.5亿人次。在2019年全球主题公园集团排行榜中,华侨城集团位列全球第三。
疫情期间,华侨城集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实际行动和担当确保疫情没有通过旅游活动传播和扩散。同时,在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一、面对危机,迅速行动,发挥文旅央企担当
1月23日,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一个千万级别大城市采取最严厉的防疫措施。面临突如其来的疫情,华侨城集团迅速行动,在疫情防控中积极做出表率。一是率先关闭了旗下全国所有景区景点,停止演艺业务和旅行社出团业务,并妥善处理游客票务相关事宜,把游客、员工、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二是积极参与和支援地方抗疫。疫情期间,华侨城集团提供多家酒店和大量交通工具参与各地政府疫情防控工作。例如,旗下武汉玛雅嘉途酒店主动请战,无偿接待战斗支援武汉抗疫的医务工作者和武警战士,用实际行动支援这场疫情防控狙击战;三是按照做好“六稳”、落实“六保”的要求,对全国各地的商业综合项目租赁商家实施租金优惠减免政策,帮助同行同业度过难关,并在稳定员工队伍的基础上,整合集团旗下各企业用工需求,累计发布840余热门岗位、2700余人招聘需求。从年初至今,已经解决近13000人的就业问题。
二、坚定信心,复工复产,助力行业复苏与振兴
习总书记指出,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至关重要。我们在继续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于2月22日宣布全面复工复产,逐步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的行业复苏与振兴。
这一阶段,华侨城集团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积极克服困难、坚定发展信心,整合全国资源、创新经营举措,稳步恢复和提升旅游市场。一是苦练内功,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景区停业间隙,积极组织旗下各企业开展业务培训、优化运营流程、梳理发展思路、开展硬件更新改造,为景区开园后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做好充分准备;二是整合资源,以大活动和大项目提振市场信心。为进一步提振旅游市场信心,助力社会消费提质扩容,6月,华侨城集团经过充分准备,推出2020华侨城文化旅游节。节庆整合集团旗下全国资源,通过组织全国性的宣传推广,推出近500项主题活动和体验产品,有效推动市场恢复。同时,加快推进在建文旅项目建设,先后推出襄阳华侨城奇梦海滩水公园、南京玛雅海滩水公园、深圳欢乐港湾等全新项目,为经历过疫情的人民在常态化防控阶段提供了高质量的、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的新产品、新体验。三是抓住机遇,推进文旅数字化转型。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为落实“错峰、限流、预约”要求,我们借助自有的线上平台——“花橙旅游”实现了全面预约管理,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华侨城旅游系统的智慧化管理水平,实现智慧化景区流量监测的系统升级。我们也同步启动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工作,为华侨城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四是联动行业,积极发挥行业排头兵作用。华侨城集团作为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和中国游艺机游乐园协会的会长单位,联合中国旅游研究院推出“旅游景区振兴合作机制”,有序推动景区复工复产和市场振兴,制定《旅游景区疫情防控与开园运营指引》团体标准,助力旅游景区、主题公园实现科学防疫、有序复工、疫后振兴。
经过我们的持续努力,华侨城集团第三季度景区游客接待量已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从全国来看,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中,全国共接待游客6.18亿人次,同比恢复7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543.3亿元,同比恢复69.9%。经过近半年的持续努力,市场信心逐步积累,行业复苏与振兴有序推进。
三、主动作为、积极应变,在困境中实现振兴发展
面对百年不遇的全球变局和历史罕见的疫情冲击,我们认为,旅游市场的全面复苏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全行业仍然需要困境中不断努力。当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我国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前三季度GDP实现正增长。但与此同时,国际疫情持续蔓延,我国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仍然繁重。
此时,我们需要以远见洞察行业未来,需要用智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国际社会的动荡变化,国内双循环发展的全新格局,我们文化旅游企业更要紧密团结,锐意进取,实现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我们要坚信旅游行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不会改变。从旅游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虽然我们经常提到旅游业是一个敏感性行业,容易受到外部事件的冲击,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旅游行业是一个韧性十足的行业,市场基础深厚牢固,能够在危机事件过后得以快速地恢复、提升、复苏。当前,文化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趋势和局面不会改变,亿万人民群众对以旅游消费为代表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将只增不减。
第二,持续构建和增强文旅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供给侧改革。文化旅游业经历了前期的高速增长,正处在转型发展重要节点。今年的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这一转型,疫情带来的优胜劣汰提醒我们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文旅企业要在高质量发展路径上谋求新的突破。为此,文化旅游企业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创新性产品的推进,实现自救。通过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全面梳理自身产品构成、业务流程、商业模式,以及风控机制,完善产品体系,增强安全系数,改善运行机制,提振人们的旅游消费信心,使旅游市场早日走出低迷。
第三,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积极拥抱行业发展新趋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科技创新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科技、文化、时尚、教育、创业正在改变经济组织和社会发展方式,也为旅游业注入全新的动能。日渐走入日常生活的5G、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驾驶、无接触服务等,已经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这要求我们文旅行业转变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以“技术创新”驱动“应用创新”和“产业创新”,实现旅游行业真正的迭代升级,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另外,此次疫情让民众更加重视身体健康和免疫力的提高,生态旅游、运动旅游、康养旅游等相关业态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此,我们要聚焦游客体验,满足‘后疫情’时代下,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面向“十四五”,国家更加重视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和满足中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长期战略选择。在新的发展格局下,扩大内需成为国家战略基点,全面促进消费成为关键。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健康等绿色产业越来越成为重点。当前,突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通过持续构建、提升国内旅游大循环水平,强化国内旅游大市场,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国际旅游循环,最终形成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面向未来,我们全行业更需要坚定信心,紧密团结,锐意进取,以高质量的发展推动文化旅游行业振兴,在疫情面前凝聚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合力,奋力迈向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