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周法>正文

周法 | 园中园、票中票,景区被圈成“馅饼”

分类:周法 0 2023-11-09 收藏 国家旅业编辑


作为周法栏目的负责人,我在梳理同旅业相关的案例后发现,咱们旅游圈的朋友很多时候都是吃了哑巴亏,法律意识仍需加强。


因此,本期周法,国家旅业将以近期“园中园”“票中票”的热点事件为由头,同广大读者朋友们一起讨论景区“圈地收费”的现象与可行性。旨在通过互动让各位树立、加强法律意识,在日后遇到类似堵心的事件时,能拿出法律保护自己。


猖狂

园中园、票中票肆虐

少则几十,多则近百


“你不要照了!”


“你去其他地方照,你不可能在我们这个地方照!”


前不久,一网友称自己在黄果树瀑布景区内拍照时,被多名大妈阻拦,并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名男子正用相机为两女子拍照,突然两名大妈上前伸手遮挡镜头,一大帮拿相机的大妈过来将当事人围住。大妈们表示,网友用相机拍照的话会抢走自己的生意,“即便要拍照,也只能用手机。”


国家旅业在梳理近年来与景区相关的新闻后发现,因景区出租、外包影响游客消费体验的事件时有发生。早在2020年,广西桂林象山景区就曾曝出游客拍照被驱赶的事件,而理由同样是因为担心“抢走生意”。


在同一些旅行爱好者交流后,国家旅业了解到,景区开设“园中园”“票中票”的行为可谓屡见不鲜,他们对拍照需要另付费的情况早就见怪不怪了。价格少则几十块,多则近百元。



质问

有法有据地问

答案自是不言而喻


那么,“票中票”现象合理、合法吗?


这年头,要质疑,就要质疑得有理有据。也不胡指责、乱喊话,咱们用法律说话。


▌我国的《旅游法》中明确规定: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的门票以及景区内的游览场所、交通工具等另行收费项目,应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严格控制价格上涨;拟收费或者提高价格的,还应举行听证会,征求各方意见。


可见,国家对景区的收费项目是严格管控的。


那么,景区的外包部分在设置另行收费项目时,是否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有没有举行听证会?


▌此外,根据我国的《合同法》以及《旅游法》的相关规定,旅游者有权知悉其购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


游客购买门票这一行为本身就意味着游客已与景区订立了合同。那么按照常识,若景区没有补充说明,或将额外收费项目明确告知消费者,游客的游览范围就应该包括景区内的全部景点。


▌《旅游法》的第四十三条更是白纸黑字地写着: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不得通过增加另行收费项目等方式变相涨价。


既然如此,试问:对于“园中园”“票中票”,景区是不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景区是不是变相涨价收费?


我想,答案自是不言而喻。


走样

人之初性本善

景区外包并非生来就坏


将景区服务外包、出让景区部分经营权,本是利用社会资本让旅游资源保值、增值的一种手段,有利于维持景区核心竞争力。当内部人力不足时,还能起到降低营运成本、改善景区经营状况的作用。同时,还能为周边的百姓提供一些岗位,促进就业。


其实,往实质上说,出让部分景区经营权的初衷,是汇集更多资金,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的游览体验。


“人之初,性本善”,景区外包并非“生来就坏”。


但在实践的过程中,这一剂良方被歪嘴的和尚念走了味儿。景区管理单位在出让经营权前没有做好规划,只要分销出去了、自己赚到钱了,就算完事,其它监督、管理等等事宜概不负责,问就是“与我无关”。它们只记得要赚得盆满钵满,忘了要服务游客;不将游客奉为上帝,反将游客视为韭菜——一个劲地割。


于是,全国各地的景区纷纷玩起了“园中园”“票中票”的“圈钱游戏”:打着保护景区的旗号要求游客购买电瓶车车票,否则要步行几公里;交了景区门票钱,想要登上最佳观景区的观景台还要另付费……景区待客方式“跑偏”了。


作为公共资源,祖国的大好风光本该被老百姓所共享,却被别有用心之人整成了圈地自萌、暴力赚快钱的风水宝地,侵害消费者权益。把老百姓的风景,圈成了有些人的馅饼。


或许归根到底,景区还是没能摆脱“门票经济”这一老套的短视思维。


监管

要走在群众前面

少些亡羊补牢之举


对于开篇提到的网友在黄果树瀑布拍照遭大妈围堵案例,景区此前公布了处理结果:已对涉事大妈进行批评教育,并勒令暂停经营一段时间,文旅部门也介入调查,对此事进行指导。


对于这一处理结果,国家旅业在浏览相关内容的下方的留言后,不难看出网友对处理结果的不满。有些认为处罚结果太轻了,也有的认为光堵不疏。


我们也不难理解网友的愤怒。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是被宰了多年还投诉无门又无果的消费者啊!


而且,出了事,受处罚的也只有个体商户,景区方的相关负责人并没有遭到任何处罚。这个个体商户被停业了,景区大可以换个暴力赚钱的商家来;那家承包商被罚了,景区大可以再换个来承包分销的。景区在这件事中成功隐身,置身事外。


中国地大物博,景多人多,客观上确实存在不好监管的难题。


但有关部门是否可以尽可能走在百姓前面,而不是喊着“为人民服务”的口号,等百姓忍无可忍、走投无路,无奈之下选择曝光的方式,非得各个都充当“朝阳群众”,激起社会舆论后,方才予以重视?


景区也要在平常对承包方加强监管,不要发现问题全靠游客投诉这种亡羊补牢的方式。同时,还需与时俱进,摒弃“门票经济”思维,具备“泛空间”理念,靠服务、体验俘获百姓的心,愿意为景区花钱,更愿意来了再来。


标签:
快把新闻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相关文章

还可以输入200

声明:旅业传媒的原创内容欢迎转载,但在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旅业传媒“公园五号”,否则我们将追诉相关责任。本站未特别标注的新闻均系转载官方媒体或其他网站,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请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关注“旅业网”,或搜索微信公众号“旅业网”,了解旅游行业动态及价值资讯。旅业传媒,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的媒体集群。
欢迎业界朋友注册成为会员、投稿,与业界分享您对行业的理解和认识。